架構模式快速參考指南

  1. 模式選擇快速參考
  2. 模式分類
  3. 決策流程圖:選擇正確的模式
  4. 模式比較矩陣
  5. 模式組合
  6. 模式選擇標準
  7. 常見反模式
  8. 入門指南
  9. 模式成熟度模型
  10. 完整模式索引
  11. 其他資源
  12. 結論
  13. 下一步

建構具有韌性、可擴展的分散式系統需要針對特定挑戰選擇正確的架構模式。本指南提供快速參考,幫助您根據問題領域選擇最合適的模式,並附上每個模式的詳細說明連結。

模式選擇快速參考

使用此表格快速識別哪個模式能解決您的特定挑戰:

您的挑戰 建議模式 使用時機
服務呼叫逾時 非同步請求-回覆 操作時間超過 HTTP 逾時限制
服務持續失敗 斷路器 防止無法使用的服務造成連鎖故障
暫時性網路故障 重試 處理快速恢復的暫時性故障
一個服務影響其他服務 艙壁 隔離資源以控制故障範圍
API 節流錯誤 速率限制 控制對節流服務的請求速率
舊系統整合 防腐層 保護乾淨架構免受舊系統影響
查詢效能緩慢 具體化視圖 預先計算複雜查詢以加快讀取速度
大型訊息負載 提領檢查 透過外部儲存資料來減少訊息大小
遷移舊系統 絞殺者無花果 逐步用現代系統取代舊系統
跨領域關注點 側車 在不修改應用程式的情況下新增功能
資料庫可擴展性 分片 將資料分散到多個資料庫
多個 API 呼叫 閘道聚合 將多個後端呼叫合併為一個
事件分發 發布-訂閱 解耦事件生產者與消費者
服務健康監控 健康端點監控 主動偵測服務故障
跨服務身份驗證 聯合身份 集中化身份驗證和授權

模式分類

架構模式可以根據它們解決的問題進行分組:

🛡️ 韌性模式

幫助系統優雅處理故障的模式:

斷路器:透過暫時阻止對失敗服務的呼叫來防止連鎖故障。就像電路斷路器一樣,當故障超過閾值時會「跳閘」,讓系統快速失敗並優雅恢復。

重試:自動重試失敗的操作以處理暫時性故障。使用指數退避等策略來避免壓垮已經承受壓力的服務。

艙壁:將資源隔離到獨立的池中,防止一個失敗的元件消耗所有資源。以船艙命名,用於控制進水。

💡 組合韌性模式

這些模式最好一起使用:重試處理暫時性故障,斷路器防止壓垮失敗的服務,艙壁控制故障的爆炸半徑。

⚡ 效能模式

優化系統效能和回應性的模式:

非同步請求-回覆:將長時間執行的操作與即時回應解耦,防止逾時並改善使用者體驗。

具體化視圖:預先計算並儲存查詢結果,避免在讀取時進行昂貴的計算。適合複雜的聚合和報表。

提領檢查:透過將大型資料儲存在外部並僅傳遞參考來減少訊息負載大小。改善訊息系統效能並降低成本。

分片:將資料分散到多個資料庫以提高可擴展性和效能。每個分片處理總資料的一個子集。

🔄 整合模式

促進系統間通訊的模式:

防腐層:在具有不同語義的系統之間提供轉換層,保護您的乾淨架構免受舊系統怪癖的影響。

閘道聚合:將多個後端服務呼叫合併為單一請求,減少客戶端複雜性和網路開銷。

發布-訂閱:啟用非同步事件驅動通訊,發布者不需要知道訂閱者。

聯合身份:將身份驗證委派給外部身份提供者,實現跨多個系統的單一登入。

🎯 營運模式

改善系統營運和管理的模式:

速率限制:控制發送到服務的請求速率,避免節流錯誤並優化吞吐量。

健康端點監控:公開健康檢查端點以進行主動監控和自動恢復。

側車:在應用程式旁部署輔助元件,處理日誌記錄、監控和配置等跨領域關注點。

🏗️ 遷移模式

支援系統現代化的模式:

絞殺者無花果:透過逐步將功能遷移到新實作來逐步取代舊系統。以纏繞並最終取代宿主的無花果樹命名。

決策流程圖:選擇正確的模式

使用此流程圖導航到最適合您情況的模式:

graph TD Start[您的挑戰是什麼?] --> Q1{服務
可用性?} Q1 -->|重複失敗| CB[斷路器] Q1 -->|暫時性故障| Retry[重試模式] Q1 -->|一個影響其他| Bulkhead[艙壁] Q1 -->|效能| Q2{什麼類型?} Q2 -->|長時間操作| Async[非同步請求-回覆] Q2 -->|查詢緩慢| MV[具體化視圖] Q2 -->|大型訊息| CC[提領檢查] Q2 -->|資料庫規模| Shard[分片] Q1 -->|整合| Q3{什麼需求?} Q3 -->|舊系統| ACL[防腐層] Q3 -->|多個呼叫| GA[閘道聚合] Q3 -->|事件分發| PubSub[發布-訂閱] Q3 -->|身份驗證| FI[聯合身份] Q1 -->|營運| Q4{什麼方面?} Q4 -->|節流| RL[速率限制] Q4 -->|監控| HEM[健康端點] Q4 -->|跨領域| Sidecar[側車] Q1 -->|遷移| SF[絞殺者無花果] style CB fill:#ff6b6b style Retry fill:#ff6b6b style Bulkhead fill:#ff6b6b style Async fill:#51cf66 style MV fill:#51cf66 style CC fill:#51cf66 style Shard fill:#51cf66 style ACL fill:#4dabf7 style GA fill:#4dabf7 style PubSub fill:#4dabf7 style FI fill:#4dabf7 style RL fill:#ffd43b style HEM fill:#ffd43b style Sidecar fill:#ffd43b style SF fill:#a78bfa

模式比較矩陣

跨關鍵維度比較模式:

模式組合

許多實際系統結合多個模式以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韌性微服務堆疊

斷路器 + 重試 + 艙壁 + 健康端點
  • 斷路器:防止連鎖故障
  • 重試:處理暫時性故障
  • 艙壁:隔離資源
  • 健康端點:啟用監控

高效能 API 閘道

閘道聚合 + 速率限制 + 非同步請求-回覆
  • 閘道聚合:減少客戶端呼叫
  • 速率限制:防止壓垮後端
  • 非同步請求-回覆:處理長時間操作

舊系統現代化

絞殺者無花果 + 防腐層 + 聯合身份
  • 絞殺者無花果:漸進式遷移策略
  • 防腐層:保護新程式碼免受舊系統影響
  • 聯合身份:統一身份驗證

模式選擇標準

選擇模式時考慮這些因素:

系統需求

📋 功能需求

  • 可用性:可接受多少停機時間?
  • 效能:您的延遲需求是什麼?
  • 可擴展性:您預期多少成長?
  • 一致性:您需要什麼一致性保證?

技術限制

🔧 技術因素

  • 現有基礎設施:已經有哪些系統?
  • 團隊專業知識:您的團隊了解哪些模式?
  • 技術堆疊:有哪些框架和函式庫可用?
  • 預算:您可以分配哪些資源?

營運考量

⚙️ 營運

  • 監控:您能觀察模式的行為嗎?
  • 維護:持續維護有多複雜?
  • 測試:您能有效測試實作嗎?
  • 文件:模式是否有良好的文件?

常見反模式

應用模式時避免這些常見錯誤:

⚠️ 模式誤用

過度工程:不要將複雜的模式應用於簡單的問題。從簡單開始,根據需要添加模式。

模式堆疊:避免在沒有明確理由的情況下組合太多模式。每個模式都會增加複雜性。

忽略權衡:每個模式都有成本。考慮效能開銷、營運複雜性和維護負擔。

貨物崇拜實作:不要在不理解模式為何有效的情況下複製模式。根據您的特定情境調整模式。

入門指南

實作模式時遵循此方法:

1. 識別問題

清楚定義您試圖解決的挑戰:

  • 您遇到什麼症狀?
  • 根本原因是什麼?
  • 您的成功標準是什麼?

2. 研究模式

使用本指南識別候選模式:

  • 查看快速參考表
  • 遵循決策流程圖
  • 閱讀詳細的模式文章

3. 評估選項

根據您的需求比較模式:

  • 實作複雜度
  • 營運開銷
  • 團隊專業知識
  • 預算限制

4. 從小處開始

從試點實作開始:

  • 選擇非關鍵元件
  • 實作模式
  • 監控和測量結果
  • 根據學習進行迭代

5. 逐步擴展

擴展成功的實作:

  • 記錄經驗教訓
  • 培訓團隊成員
  • 應用於其他元件
  • 根據經驗改進

模式成熟度模型

評估您組織的模式採用成熟度:

graph LR L1[等級 1:
臨時] --> L2[等級 2:
意識] L2 --> L3[等級 3:
定義] L3 --> L4[等級 4:
管理] L4 --> L5[等級 5:
優化] style L1 fill:#ff6b6b style L2 fill:#ffd43b style L3 fill:#4dabf7 style L4 fill:#51cf66 style L5 fill:#a78bfa

等級 1 - 臨時:沒有一致的模式使用,被動解決問題

等級 2 - 意識:團隊知道模式存在,偶爾使用

等級 3 - 定義:有文件化的模式指南,一致應用

等級 4 - 管理:指標驅動的模式選擇,定期審查

等級 5 - 優化:持續改進,模式創新

完整模式索引

以下是本系列涵蓋的完整模式列表:

  1. 速率限制模式(一月)- 控制對節流服務的請求速率
  2. 防腐層模式(二月)- 保護架構免受舊系統影響
  3. 重試模式(三月)- 優雅處理暫時性故障
  4. 提領檢查模式(四月)- 減少訊息負載大小
  5. 具體化視圖模式(五月)- 預先計算複雜查詢
  6. 絞殺者無花果模式(六月)- 逐步遷移舊系統
  7. 側車模式(七月)- 透過輔助元件新增功能
  8. 分片模式(八月)- 分散資料以提高可擴展性
  9. 閘道聚合模式(九月)- 合併多個 API 呼叫
  10. 發布-訂閱模式(十月)- 事件驅動通訊
  11. 健康端點監控模式(十一月)- 主動健康檢查
  12. 聯合身份模式(十二月)- 集中化身份驗證
  13. 斷路器模式(一月)- 防止連鎖故障
  14. 艙壁模式(三月)- 隔離資源以控制故障
  15. 非同步請求-回覆模式(四月)- 處理長時間執行的操作

其他資源

書籍

  • “Cloud Design Patterns” by Microsoft - 全面的模式目錄
  • “Release It!” by Michael Nygard - 生產就緒軟體模式
  • “Building Microservices” by Sam Newman - 微服務架構模式
  • “Domain-Driven Design” by Eric Evans - 策略設計模式

線上資源

實踐

💡 從實作中學習

學習模式的最佳方式是透過實作練習:

  • 建構實作每個模式的範例應用程式
  • 為使用這些模式的開源專案做出貢獻
  • 與您的團隊進行架構審查
  • 透過部落格文章和簡報分享知識

結論

架構模式是解決常見分散式系統挑戰的強大工具。本快速參考指南幫助您:

  • 快速識別適合您問題的正確模式
  • 比較模式跨多個維度
  • 理解關係模式之間的關係
  • 避免常見陷阱在模式應用中
  • 規劃您的學習透過模式目錄的旅程

記住:模式是指南,不是僵化的規則。根據您的特定情境調整它們,測量它們的影響,並根據結果進行迭代。從簡單的模式如重試和健康端點監控開始,然後隨著系統的發展逐步採用更複雜的模式。

下一步

  1. 將本指南加入書籤以便在架構討論期間快速參考
  2. 閱讀詳細文章了解與您當前挑戰相關的模式
  3. 在非關鍵元件中實驗實作
  4. 透過工作坊和程式碼審查與您的團隊分享知識
  5. 使用指標和監控測量影響

建構具有韌性、可擴展的系統是一段旅程。這些模式提供了基於集體產業經驗的經過驗證的路線圖。明智地使用它們,深思熟慮地調整它們,您的系統將更好地準備應對生產環境的挑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