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P学习指南:风险评估与计算

  1. 三、风险评估
  2. 四、定量风险评估
  3. 五、总结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识别、分析和评价风险。

三、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方法

💡 风险评估方法的正确理解

风险评估的三种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以及半定量风险分析。

1. 定性风险分析

  • 使用描述性术语(高/中/低)
  • 依赖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
  • 基于业界的标准和惯例
  • 具有主观性(但不是随意性)
  • 有系统的方法和框架

2. 定量风险分析

  • 使用具体数值
  • 基于数据和计算
  • 计算风险评估与成本效益
  • 收集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数字值
  • 更具客观性

3. 半定量风险分析

  • 综合使用定性和定量技术
  • 对风险要素进行赋值
  • 实现度量数值化
  • 如:高=3,中=2,低=1

风险评估方法对比:

graph TB A["风险评估方法"] B["定性风险分析"] C["定量风险分析"] D["半定量风险分析"] A --> B A --> C A --> D B --> B1["描述性术语"] B --> B2["高/中/低"] B --> B3["主观性"] C --> C1["具体数值"] C --> C2["ALE计算"] C --> C3["客观性"] D --> D1["结合两者"] D --> D2["量化定性结果"] D --> D3["平衡性"] style B fill:#e3f2fd,stroke:#1976d2 style C fill:#e8f5e9,stroke:#388e3d style D fill:#fff3e0,stroke:#f57c00

三种方法详细对比:

特征 定性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 半定量风险分析
结果表达 描述性(高/中/低) 数值(如20万元/年) 数值化的等级(如3/2/1)
数据要求
精确度
成本
时间
专业要求
主观性 高(但不是随意)
客观性
适用场景 快速评估、初步评估 投资决策、详细分析 综合评估
依据 经验、直觉、标准 数据、计算、统计 结合两者
优点 快速、简单、成本低 精确、客观、可量化 平衡、实用
缺点 主观、不精确 耗时、成本高、数据要求高 仍有一定主观性

为什么选项B错误:

⚠️ 主观性 vs 随意性

错误说法:定性风险分析具有随意性

"随意性"的含义:

  • 没有规则和标准
  • 任意决定
  • 缺乏依据
  • 不可重复

"主观性"的正确理解:

  • 依赖专家判断
  • 基于经验和知识
  • 遵循行业标准和惯例
  • 有系统的方法论
  • 结果可以重复和验证

定性分析不是随意的:

  • 📋 遵循标准方法(如ISO 27005)
  • 👥 依靠专家团队
  • 📊 使用风险矩阵
  • 🔄 可重复的过程
  • ✅ 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定性风险分析的系统方法:

定性风险分析的标准流程:
├── 1. 准备阶段
│   ├── 确定评估范围
│   ├── 组建专家团队
│   ├── 制定评估标准
│   └── 准备评估工具
├── 2. 识别阶段
│   ├── 识别资产
│   ├── 识别威胁
│   └── 识别脆弱性
├── 3. 分析阶段
│   ├── 评估可能性(高/中/低)
│   ├── 评估影响(高/中/低)
│   └── 使用风险矩阵
├── 4. 评价阶段
│   ├── 确定风险等级
│   ├── 风险排序
│   └── 识别不可接受风险
└── 5. 报告阶段
    ├── 编写评估报告
    ├── 提出处置建议
    └── 管理层审批

定性分析的评估标准示例:

可能性等级 描述 判断依据
几乎肯定发生 过去一年内发生过多次
可能发生 过去几年内发生过
不太可能发生 很少发生或从未发生
影响等级 描述 判断依据
严重影响 业务中断超过24小时,损失>100万
中等影响 业务中断4-24小时,损失10-100万
轻微影响 业务中断<4小时,损失<10万

定性分析的风险矩阵:

可能性/影响
中风险 高风险 极高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极低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半定量风险分析示例:

半定量分析的赋值方法:

可能性赋值:
├── 高:3分
├── 中:2分
└── 低:1分

影响赋值:
├── 高:3分
├── 中:2分
└── 低:1分

风险值计算:
风险值 = 可能性分值 × 影响分值

示例:
├── 威胁A:可能性=高(3) × 影响=中(2) = 6
├── 威胁B:可能性=中(2) × 影响=高(3) = 6
└── 威胁C:可能性=低(1) × 影响=低(1) = 1

风险等级划分:
├── 7-9分:高风险
├── 4-6分:中风险
└── 1-3分:低风险

三种方法的选择建议:

💡 方法选择指南

何时使用定性分析:

  • 快速评估需求
  • 初步风险识别
  • 数据不足
  • 预算有限
  • 时间紧迫

何时使用定量分析:

  • 投资决策
  • 成本效益分析
  • 详细风险评估
  • 有充足数据
  • 需要精确结果

何时使用半定量分析:

  • 综合评估
  • 需要量化但数据有限
  • 平衡精确度和成本
  • 便于比较和排序
  • 实际应用中最常用

最佳实践:结合使用

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 第一阶段:定性评估
│   ├── 快速识别主要风险
│   ├── 确定评估范围
│   ├── 初步优先级排序
│   └── 决定是否需要定量评估
├── 第二阶段:半定量评估
│   ├── 对定性结果量化
│   ├── 便于比较和排序
│   ├── 支持决策
│   └── 识别高风险项
├── 第三阶段:定量评估(针对高风险)
│   ├── 收集详细数据
│   ├── 计算ALE
│   ├── 投资决策分析
│   └── 制定详细计划
└── 第四阶段:持续监控
    ├── 跟踪实际损失
    ├── 更新评估参数
    ├── 调整安全措施
    └── 重新评估

3.2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

graph LR A["风险识别"] --> B["风险分析"] B --> C["风险评价"] A --> A1["识别资产"] A --> A2["识别威胁"] A --> A3["识别脆弱性"] B --> B1["分析可能性"] B --> B2["分析影响"] C --> C1["确定风险等级"] C --> C2["风险排序"] style A fill:#e3f2fd,stroke:#1976d2 style B fill:#fff3e0,stroke:#f57c00 style C fill:#e8f5e9,stroke:#388e3d

3.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核心任务:

🔍 风险识别三要素

风险识别需要识别:

  1. 资产(Asset)

    • 需要保护的信息资产
    • 资产的价值
    • 资产的重要性
  2. 威胁(Threat)

    • 可能对资产造成损害的因素
    • 威胁的来源
    • 威胁的类型
  3. 脆弱性(Vulnerability)

    • 资产存在的弱点
    • 可能被威胁利用的缺陷
    • 安全控制的不足

资产识别和赋值:

资产类型 示例 价值评估因素
数据资产 客户数据、财务数据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软件资产 应用系统、数据库 业务重要性、替代成本
硬件资产 服务器、网络设备 采购成本、业务影响
服务资产 网络服务、云服务 业务依赖度、中断影响
人员资产 关键人员、技术专家 知识价值、替代难度

威胁识别和赋值:

💡 威胁识别的工作内容

威胁识别的关键活动: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当系统管理员依据已有的资产列表,逐个分析可能危害这些资产的主体、动机、途径等多种因素,并评估这些因素出现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大小,并为其赋值时,这属于威胁识别并赋值阶段的工作。

为什么是威胁识别:

分析威胁的主体、动机、途径

  • 识别谁可能实施威胁
  • 分析威胁的动机
  • 确定威胁的途径

评估威胁发生的可能性

  • 分析威胁出现的概率
  • 评估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为威胁赋值

  • 根据可能性和影响赋值
  • 形成威胁列表

与其他阶段的区别:

  • 资产识别:识别需要保护的资产(已完成)
  • 脆弱性识别:识别资产自身的弱点
  • 安全措施确认:识别已有的防护手段

威胁识别的关键要素:

要素 说明 示例
威胁主体 谁可能实施威胁 黑客、内部人员、竞争对手
威胁动机 为什么要实施威胁 经济利益、政治目的、个人怨恨
威胁途径 通过什么方式实施 网络政击、物理接触、社会工程
威胁可能性 威胁发生的概率 高/中/低
威胁影响 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

威胁分析流程:

威胁识别和赋值流程:
├── 1. 获取资产列表
│   └── 依据已有的资产列表
├── 2. 识别威胁
│   ├── 分析威胁主体(谁)
│   ├── 分析威胁动机(为什么)
│   └── 分析威胁途径(怎么做)
├── 3. 评估可能性
│   ├── 分析威胁发生的概率
│   └──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 4. 评估影响
│   ├── 分析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
│   └── 考虑对业务的影响
└── 5. 威胁赋值
    ├── 根据可能性和影响赋值
    └── 形成威胁列表

威胁分类:

威胁分类:
├── 自然威胁
│   ├── 地震、洪水
│   ├── 火灾
│   └── 极端天气
├── 人为威胁
│   ├── 恶意攻击
│   ├── 误操作
│   └── 内部威胁
├── 技术威胁
│   ├── 硬件故障
│   ├── 软件缺陷
│   └── 网络故障
└── 环境威胁
    ├── 电力中断
    ├── 温度异常
    └── 湿度异常

脆弱性识别:

  • 🔓 技术脆弱性:系统漏洞、配置错误
  • 📋 管理脆弱性:制度缺失、流程不完善
  • 🏢 物理脆弱性:环境控制不足
  • 👥 人员脆弱性:安全意识不足、技能缺乏

3.3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核心:

📊 风险计算公式

风险 = 资产价值 × 威胁可能性 × 脆弱性严重程度

风险 = 可能性 × 影响

风险矩阵示例:

可能性/影响
中风险 高风险 极高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极低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3.4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目标:

  • 📊 确定风险等级
  • 🎯 识别不可接受的风险
  • 📋 为风险处置提供依据
  • 🔄 支持风险决策

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 描述 处置优先级 建议措施
极高 必须立即处理 最高 立即采取措施
需要尽快处理 制定处置计划
需要关注 定期评估
可以接受 持续监控

四、定量风险评估

4.1 定量风险评估概述

定量风险评估使用数值来表示风险,可以更精确地计算风险大小和损失预期。

定量风险评估的关键指标:

graph TB A["定量风险评估指标"] B["资产价值
AV"] C["暴露系数
EF"] D["单次损失期望
SLE"] E["年度发生率
ARO"] F["年度预期损失
ALE"] A --> B A --> C B --> D C --> D D --> E E --> F B --> B1["Asset Value
资产总价值"] C --> C1["Exposure Factor
损失比例"] D --> D1["Single Loss Expectancy
SLE = AV × EF"] E --> E1["Annualized Rate of Occurrence
每年发生次数"] F --> F1["Annualized Loss Expectancy
ALE = SLE × ARO"] style B fill:#e3f2fd,stroke:#1976d2 style C fill:#fff3e0,stroke:#f57c00 style D fill:#e8f5e9,stroke:#388e3d style E fill:#f3e5f5,stroke:#7b1fa2 style F fill:#ffebee,stroke:#c62828

4.2 定量风险评估计算公式

核心公式:

💡 定量风险评估公式

基本公式:

📊 单次损失期望(SLE)

SLE = AV × EF

  • AV(Asset Value):资产价值
  • EF(Exposure Factor):暴露系数(损失比例)
  • SLE(Single Loss Expectancy):单次损失期望

📈 年度预期损失(ALE)

ALE = SLE × ARO

  • SLE:单次损失期望
  • ARO(Annualized Rate of Occurrence):年度发生率
  • ALE(Annualized Loss Expectancy):年度预期损失

完整公式:

ALE = AV × EF × ARO

4.3 实际计算示例

案例:机房火灾风险计算

💡 机房火灾风险计算示例

已知条件:

  • 机房总价值(AV):400万元人民币
  • 暴露系数(EF):25%(火灾导致25%的资产损失)
  • 年度发生率(ARO):0.2(平均5年发生一次)

计算步骤:

步骤1:计算单次损失期望(SLE)

SLE = AV × EF

SLE = 400万元 × 25% SLE = 400万元 × 0.25 SLE = 100万元
**步骤2:计算年度预期损失(ALE)**
ALE = SLE × ARO
ALE = 100万元 × 0.2
ALE = 20万元
**结论:年度预期损失(ALE)= 20万元人民币**

计算过程图示:

4.4 定量评估的应用

定量评估的价值:

应用场景 说明 示例
投资决策 计算安全投资回报率 安全措施成本 vs ALE降低
优先级排序 根据ALE确定处理优先级 高ALE风险优先处理
保险决策 确定保险金额 根据ALE购买保险
预算规划 制定安全预算 预算应覆盖主要ALE
效果评估 评估安全措施效果 对比实施前后ALE

安全投资决策示例:

场景:是否部署防火墙系统

当前风险:
- 资产价值(AV):1000万元
- 暴露系数(EF):30%
- 年度发生率(ARO):0.5
- 当前ALE = 1000 × 0.3 × 0.5 = 150万元

部署防火墙后:
- 暴露系数降低到(EF):10%
- 年度发生率降低到(ARO):0.1
- 新ALE = 1000 × 0.1 × 0.1 = 10万元

投资分析:
- ALE降低:150 - 10 = 140万元/年
- 防火墙成本:50万元(一次性)+ 10万元/年(维护)
- 第一年净收益:140 - 50 - 10 = 80万元
- 投资回报期:< 1年
- 结论:值得投资

4.5 定量评估的局限性

定量评估的挑战:

⚠️ 定量评估的局限性

数据获取困难:

  • 📊 历史数据不足
  • 🔮 未来预测不确定
  • 💰 资产价值难以量化
  • 📉 暴露系数估算困难

计算复杂性:

  • 🧮 需要大量数据
  • ⏱️ 耗时较长
  • 💡 需要专业知识
  • 🔄 需要持续更新

结果的不确定性:

  • ⚠️ 基于假设和估算
  • 📈 可能存在偏差
  • 🎯 不能完全准确
  • 🔄 需要定期校准

4.6 风险值计算方法

在风险评估中,需要为每个资产计算风险值。风险值的计算基于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组合。

💡 风险值计算的原理

风险值计算方法:

在风险评估中,使用相乘法计算风险值时,需要为每个威胁-脆弱性组合计算一个风险值。

计算原则:

📊 每个组合独立计算

  • 一个威胁可以利用多个脆弱性
  • 每个组合代表一个独立的风险场景
  • 需要分别评估和计算

示例计算:

假设资产A1面临:

  • 威胁T1可利用脆弱性V1和V2
  • 威胁T2可利用脆弱性V3、V4和V5

则需要计算的风险值:

  • T1 × V1 → 风险值1
  • T1 × V2 → 风险值2
  • T2 × V3 → 风险值3
  • T2 × V4 → 风险值4
  • T2 × V5 → 风险值5

总计:5个风险值

详细计算示例:

资产 威胁 脆弱性 风险值编号 计算公式
A1 T1 V1 风险值1 A1 × T1 × V1
A1 T1 V2 风险值2 A1 × T1 × V2
A1 T2 V3 风险值3 A1 × T2 × V3
A1 T2 V4 风险值4 A1 × T2 × V4
A1 T2 V5 风险值5 A1 × T2 × V5

五、总结

🎯 关键要点

风险评估方法:

  • 定性分析:使用描述性术语,具有主观性但不是随意性
  • 定量分析:使用具体数值,更客观但成本高
  • 半定量分析:结合两者优势

风险评估流程:

  • 风险识别:识别资产、威胁、脆弱性
  • 风险分析:评估可能性和影响
  • 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风险值计算:

  • 每个威胁-脆弱性组合计算一个风险值
  • 风险值 = 资产价值 × 威胁可能性 × 脆弱性严重程度

🔗 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知识点:

💡 实践建议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
  • 建立系统化的评估流程
  • 定期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