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P学习指南:身份鉴别方法

  1. 一、身份鉴别概述
  2. 二、身份鉴别方法分类
  3. 三、实体所知的鉴别方法
  4. 四、实体所有的鉴别方法
  5. 五、实体特征的鉴别方法
  6. 六、多因素认证(MFA)
  7. 七、身份鉴别的安全考虑
  8. 八、总结

身份鉴别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验证用户身份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一、身份鉴别概述

1.1 什么是身份鉴别

🔐 身份鉴别定义

**身份鉴别(Authentication)**是验证用户声称身份真实性的过程,确保访问系统的用户就是其所声称的那个人。

核心目标:

  • 验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 防止身份冒用
  • 为访问控制提供基础
  • 建立可审计的用户行为

1.2 身份鉴别的重要性

为什么需要身份鉴别:

  • 🛡️ 防止未授权访问
  • 🔒 保护敏感信息
  • 📋 满足合规要求
  • 🔍 支持审计追踪
  • ⚖️ 明确责任归属

二、身份鉴别方法分类

2.1 三大类鉴别方法

📊 身份鉴别方法分类

实体身份鉴别的方法多种多样,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鉴别方法的强度不断提高。常见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实体所知的鉴别方法(Something You Know)

    • 基于用户知道的信息
    • 如:口令、密码、PIN码
  2. 实体所有的鉴别方法(Something You Have)

    • 基于用户拥有的物品
    • 如:令牌、智能卡、手机
  3. 实体特征的鉴别方法(Something You Are)

    • 基于用户的生物特征
    • 如:指纹、虹膜、面部识别
graph TB A["身份鉴别方法"] B["实体所知
Something You Know"] C["实体所有
Something You Have"] D["实体特征
Something You Are"] A --> B A --> C A --> D B --> B1["口令/密码"] B --> B2["PIN码"] B --> B3["安全问题"] C --> C1["令牌"] C --> C2["智能卡"] C --> C3["手机"] D --> D1["指纹"] D --> D2["虹膜"] D --> D3["面部识别"] D --> D4["声纹"] style B fill:#e3f2fd,stroke:#1976d2 style C fill:#fff3e0,stroke:#f57c00 style D fill:#e8f5e9,stroke:#388e3d

三、实体所知的鉴别方法

3.1 口令鉴别

🔑 口令鉴别

**定义:**基于用户知道的秘密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常见形式:

  • 密码(Password)
  • 个人识别码(PIN)
  • 通行短语(Passphrase)
  • 安全问题答案

口令鉴别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 实现简单 ❌ 容易被猜测
✅ 成本低廉 ❌ 容易被窃取
✅ 用户熟悉 ❌ 容易被遗忘
✅ 易于部署 ❌ 容易被共享

3.2 口令安全最佳实践

强口令策略:

强口令要求:
├── 长度要求
│   └── 至少8-12个字符
├── 复杂度要求
│   ├── 包含大写字母
│   ├── 包含小写字母
│   ├── 包含数字
│   └── 包含特殊字符
├── 历史限制
│   └── 不能重复使用最近N个口令
└── 定期更换
    └── 每90天更换一次

口令存储安全:

  • 🔐 使用加密哈希存储
  • 🧂 添加盐值(Salt)
  • 🔄 使用慢速哈希算法(如bcrypt、scrypt)
  • ❌ 永远不要明文存储

四、实体所有的鉴别方法

4.1 令牌鉴别

🎫 令牌鉴别

**定义:**基于用户拥有的物理或虚拟令牌进行身份验证。

常见类型:

  • 硬件令牌(如RSA SecurID)
  • 软件令牌(如Google Authenticator)
  • 智能卡
  • USB密钥
  • 手机短信验证码

令牌类型对比:

令牌类型 原理 优点 缺点
硬件令牌 生成动态密码 安全性高 成本高、易丢失
软件令牌 手机APP生成 成本低、便捷 依赖手机
智能卡 芯片存储密钥 安全性高 需要读卡器
USB密钥 物理密钥 使用简单 易丢失
短信验证码 手机接收 普及率高 可被拦截

4.2 动态口令令牌

TOTP(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码):

TOTP工作原理:
├── 共享密钥
│   └── 服务器和令牌共享密钥
├── 时间同步
│   └── 基于当前时间生成密码
├── 哈希计算
│   └── HMAC-SHA1(密钥, 时间)
└── 密码生成
    └── 每30秒生成新密码

五、实体特征的鉴别方法

5.1 生物特征鉴别

👤 生物特征鉴别

**定义:**基于用户独特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

常见生物特征:

  • 指纹识别
  • 虹膜识别
  • 面部识别
  • 声纹识别
  • 静脉识别
  • 步态识别

指纹鉴别的分类:

在移动支付等应用场景中,指纹鉴别已成为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用户通过指纹验证身份后,才能进行支付、转账等操作。指纹鉴别属于实体特征的鉴别方法

为什么指纹属于实体特征:

  • 指纹是生物特征:属于用户独特的生理特征
  • 基于"你是什么":Something You Are的典型代表
  • 无法转移:不同于密码可以告诉别人,或令牌可以转移
  • 唯一性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与其他方法的区别:

  • 不是实体所知:指纹不是用户"知道"的信息(如密码、PIN码)
  • 不是实体所有:指纹不是用户"拥有"的物品(如令牌、智能卡)
  • 不存在"实体所见":这不是标准的身份鉴别方法分类

📊 三大类鉴别方法对比

| 分类 | 英文 | 基于 | 示例 | 特点 | |------|------|------|------|------| | 实体所知 | Something You Know | 知识 | 口令、密码 | 可以告诉别人 | | 实体所有 | Something You Have | 物品 | 令牌、智能卡 | 可以转移 | | 实体特征 | Something You Are | 生物特征 | 指纹、虹膜 | 无法转移 |

5.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

graph LR A["指纹采集"] --> B["特征提取"] B --> C["特征比对"] C --> D["身份确认"] style A fill:#e3f2fd,stroke:#1976d2 style B fill:#fff3e0,stroke:#f57c00 style C fill:#e8f5e9,stroke:#388e3d style D fill:#f3e5f5,stroke:#7b1fa2

生物特征识别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 唯一性强 ❌ 成本较高
✅ 难以伪造 ❌ 可能有误识率
✅ 无需记忆 ❌ 隐私问题
✅ 无法转移 ❌ 无法更换
✅ 用户体验好 ❌ 环境影响

5.3 常见生物特征对比

生物特征 唯一性 稳定性 采集难度 用户接受度 成本
指纹 ⭐⭐⭐⭐ ⭐⭐⭐⭐ ⭐⭐⭐⭐⭐ ⭐⭐⭐⭐⭐
虹膜 ⭐⭐⭐⭐⭐ ⭐⭐⭐⭐⭐ ⭐⭐⭐ ⭐⭐⭐
面部 ⭐⭐⭐ ⭐⭐⭐ ⭐⭐⭐⭐⭐ ⭐⭐⭐⭐⭐
声纹 ⭐⭐⭐ ⭐⭐⭐ ⭐⭐⭐⭐ ⭐⭐⭐⭐
静脉 ⭐⭐⭐⭐⭐ ⭐⭐⭐⭐⭐ ⭐⭐⭐ ⭐⭐⭐

六、多因素认证(MFA)

6.1 多因素认证概述

🔐 多因素认证

**定义:**结合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鉴别方法进行身份验证。

常见组合:

  • 密码 + 短信验证码
  • 密码 + 硬件令牌
  • 密码 + 指纹
  • 智能卡 + PIN码

多因素认证的优势:

  • 🛡️ 显著提高安全性
  • 🔒 即使一个因素被破解,仍有其他保护
  • 📊 满足高安全等级要求
  • ✅ 符合合规标准

6.2 双因素认证示例

移动支付的双因素认证:

移动支付认证流程:
├── 第一因素:密码
│   └── 用户输入支付密码
├── 第二因素:指纹
│   └── 用户验证指纹
└── 认证成功
    └── 允许支付操作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U as 用户 participant A as 支付应用 participant S as 支付服务器 U->>A: 1. 输入支付密码 A->>A: 2. 验证密码 A->>U: 3. 请求指纹验证 U->>A: 4. 提供指纹 A->>A: 5. 验证指纹 A->>S: 6. 发送认证请求 S->>A: 7. 认证成功 A->>U: 8. 允许支付 style A fill:#e3f2fd,stroke:#1976d2 style S fill:#e8f5e9,stroke:#388e3d

七、身份鉴别的安全考虑

7.1 鉴别强度

鉴别方法强度排序:

安全强度(从低到高):
├── 单因素认证
│   ├── 仅密码(最弱)
│   ├── 仅令牌
│   └── 仅生物特征
├── 双因素认证
│   ├── 密码 + 短信
│   ├── 密码 + 令牌
│   └── 密码 + 生物特征
└── 多因素认证(最强)
    └── 三种或以上因素组合

7.2 常见攻击方式

针对不同鉴别方法的攻击:

鉴别方法 常见攻击 防护措施
口令 暴力破解、字典攻击、钓鱼 强口令策略、账户锁定、MFA
令牌 令牌窃取、中间人攻击 设备绑定、加密通信
生物特征 伪造、重放攻击 活体检测、多因素认证

7.3 最佳实践

身份鉴别安全建议:

  • ✅ 使用多因素认证
  • ✅ 实施强口令策略
  • ✅ 定期更换凭证
  • ✅ 监控异常登录
  • ✅ 实施账户锁定机制
  • ✅ 加密存储凭证
  • ✅ 使用安全的传输协议
  • ✅ 定期安全审计

八、总结

身份鉴别方法的核心要点:

  1. 三大类方法:实体所知、实体所有、实体特征
  2. 指纹鉴别:属于实体特征的鉴别方法
  3. 多因素认证:结合多种方法提高安全性
  4. 安全强度:多因素 > 单因素

🎯 关键要点

  • 身份鉴别分为三大类:所知、所有、特征
  • 指纹鉴别属于实体特征的鉴别方法
  • 口令鉴别属于实体所知的鉴别方法
  • 令牌鉴别属于实体所有的鉴别方法
  • 多因素认证显著提高安全性
  • 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转移性

💡 考试提示

  • 记住三大类鉴别方法的英文:Something You Know/Have/Are
  • 指纹、虹膜、面部识别都属于实体特征
  • 令牌、智能卡、手机属于实体所有
  • 密码、PIN码、安全问题属于实体所知
  • 多因素认证是当前最佳实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