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即代码:第一部分 - 革命的开端

  1. 架构即代码:第一部分 - 革命的开端
    1. 一切改变的那一天
    2. 从静态图表到活生生的系统
    3. AaC 宣言
    4. 第一个火花:基础设施即代码的启发
    5. 新的工作方式
    6. 转型的承诺
    7. 真实世界的觉醒
    8. 接下来是什么

架构即代码:第一部分 - 革命的开端

这是我们探索架构即代码的七部曲系列的第一部分。每篇文章都讲述这个变革之旅的不同章节。

一切改变的那一天

想象你是一家快速成长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的软件架构师。你的团队从一个简单的单体应用程序开始,但现在你正在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复杂的微服务、API 和数据管道。你六个月前绘制的架构图?它们正在共享硬盘中积灰尘,早已过时。

你的开发人员正在即兴做决策——添加服务、创建数据库、实现模式——没有人真正追踪这一切如何组合在一起。代码审查专注于语法和错误,但没有人问:“这符合我们的架构愿景吗?”

听起来很熟悉?这种情况在全球各地的公司中上演,这正是催生**架构即代码(AaC)**的完美风暴。

⚠️ 架构漂移的代价

当架构文档与现实脱节时,团队会做出不明智的决策,安全漏洞会溜过去,技术债务会默默累积。预期设计与实际实现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让组织花费数月的重构工作。

从静态图表到活生生的系统

传统软件架构存在一个根本缺陷:它与现实脱节。架构师会花费数周时间使用 Visio 或 draw.io 等工具创建漂亮的图表。他们会撰写详细的文档描述层次、组件和交互。但以下是发生的事情:

  1. 图表在创建后几周内就过时了
  2. 实现偏离了预期的设计
  3. 决策是隐式做出的而不是明确的
  4. 验证是手动的且不频繁
  5. 文档变得陈旧且不可信
graph TD UI[用户界面] --> API[API 网关] API --> AUTH[授权器] AUTH --> DB[(数据库)]

图 1:预期的架构设计(带授权器的 API 网关)

graph TD UI[用户界面] --> API[API 网关] API --> DB[(数据库)]

图 2:实际实现(现实 - 缺少授权器)

这些图表说明了一个常见的真实世界情境,其中安全架构与实现脱节。在图 1 中,架构师的设计包含一个适当的安全层,其中包含一个授权器组件,在允许数据库访问之前验证用户权限。然而,在图 2 中,实际实现绕过了这个关键的安全组件,创建了一个漏洞,其中 API 网关直接连接到数据库而没有适当的授权检查。这种架构漂移在传统文档方法中可能不会被注意到,可能导致生产系统中的严重安全漏洞。

💡 AaC vs IaC:有什么区别?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定义如何配置服务器、网络和云资源。架构即代码(AaC)定义软件组件如何交互、遵循什么模式以及强制执行什么约束。IaC 是关于基础设施的"在哪里"和"是什么";AaC 是关于软件设计的"如何"和"为什么"。

然后出现了基础设施即代码(IaC),使用 Terraform 和 CloudFormation 等工具。突然间,基础设施不仅仅是被记录——它被编码、版本控制和自动化。如果我们能对软件架构做同样的事情呢?

AaC 宣言

架构即代码不仅仅是用代码绘制图表。这是我们思考软件设计方式的根本转变:

架构成为代码

与其用自然语言或静态图表描述你的系统,你以编程方式定义它。组件、关系、模式和约束成为机器可读的工件。

决策变得明确

每个架构选择——从"我们使用微服务"到"所有服务必须有断路器"——都被捕获为可以验证和强制执行的代码。

验证变得自动化

不再需要手动审查来检查实现是否符合架构。自动化工具可以作为 CI/CD 管道的一部分验证合规性。

文档保持最新
由于你的架构是代码,文档可以自动生成,确保它始终反映系统的当前状态。

第一个火花:基础设施即代码的启发

AaC 运动从 IaC 的成功中汲取了大量灵感。还记得基础设施团队手动配置服务器的时候吗?这容易出错、缓慢且不一致。然后 IaC 出现了:

  • 版本控制:基础设施变更变得可追踪
  • 自动化:部署变得可重复且可靠
  • 协作:基础设施成为团队运动
  • 测试:你可以在应用基础设施变更之前测试它们

AaC 将这些相同的原则应用于架构层级。就像 IaC 使基础设施可编程一样,AaC 使架构可编程。

新的工作方式

让我们看看 AaC 如何改变架构师和开发人员的日常工作流程:

AaC 之前

  • 架构师孤立地创建图表
  • 在 Word/PDF 文件中记录决策
  • 在设计阶段进行手动审查
  • 实现漂移未被注意到
  • 重构成为猜谜游戏

使用 AaC

  • 架构以代码形式协作定义
  • 决策在版本控制中捕获
  • 每次提交时自动验证
  • 立即检测并警告漂移
  • 重构由架构规则指导

转型的承诺

架构即代码承诺解决软件工程中一些最持久的问题:

  • 一致性:所有团队遵循相同的架构模式
  • 质量:自动检查防止架构反模式
  • 速度:团队可以按照既定模式搭建新组件
  • 演化:系统可以适应同时保持架构完整性
  • 治理:组织可以强制执行标准而不需要微观管理

🎯 何时采用 AaC

在以下情况下考虑架构即代码:你的系统有 10 个以上的微服务、多个团队在同一个代码库上工作、架构决策经常被违反、新开发人员入职需要数周时间,或者你正在努力维护服务之间的一致性。

真实世界的觉醒

考虑一个采用 AaC 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故事。他们的单体应用程序已经成长到数百万行代码,架构决策分散在 wiki、电子邮件和部落知识中。当他们开始将架构定义为代码时:

  • 他们发现了 47 个未记录的服务,这些服务没有遵循任何标准模式
  • 自动验证在架构违规到达生产环境之前捕获它们
  • 新团队成员可以通过阅读代码而不是文档来理解系统架构
  • 重构由架构规则指导而不是猜测

接下来是什么

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探索架构即代码如何转变软件开发的每个方面。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使 AaC 工作的核心原则以及它提供的实际好处。

你在当前项目中面临什么架构挑战?在下面的评论中分享!


系列下一篇:第二部分 - 建立基础:核心原则和好处

分享到